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沙龙 > 正文
第147次沙龙纪要|刘聪:南方局与云南文化抗战
发布时间:2025-11-19 来源: 作者: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   浏览次数:

讲座纪要|刘聪:南方局与云南文化抗战

2025103119:00,西南大学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302会议室成功举办了第147次学术沙龙活动。云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的刘聪老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南方局与云南文化抗战”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吕珊珊老师主持,近40余名师生参与了讲座。

   

刘聪老师基于长期对“抗战时期云南昆明何以成为全国三大文化中心之一”这一问题的思考,指出除西南联大等精英汇聚因素外,更需探究其背后的政治与组织动因。研究核心观点强调,中共中央南方局通过宣传、统战等多种方式,积极领导云南文化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牢牢掌握文化抗战领导权,是昆明成为重要文化中心的关键原因,其经验与同期桂林等地具有共通性。在具体实践路径方面,南方局充分利用云南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采取秘密与公开相结合的策略,在新闻出版、教育、文艺等多个领域系统开展工作,如派遣党员进入《云南日报》等主流媒体,逐步构建起有力的舆论阵地。刘老师进一步通过扎实的史料挖掘与人物考证,梳理出南方局派遣至云南报刊系统的具体党员名单,为理解中共在国统区的文化运作机制提供了重要实证依据。

会议中,多位师生从交通地理、社会风尚变迁的互动、与民盟的合作关系以及意识形态博弈等多维视角提出补充分析与拓展建议,并呼吁关注乡村与城市文化抗战的差异、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在云南的传播等问题。与会者也指出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如史料相对匮乏、党员人数有限而影响广泛等难题,强调需在精细考证基础上,客观呈现中共如何以有限力量实现广泛社会动员与文化整合。刘聪老师提出,党的领导是云南文化抗战取得成效的根本保障,其“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策略,以及重视知识分子、团结进步文化人士的方针,有力推动了全民族抗战氛围的形成。

                           

会议交流气氛热烈,与会者倡议加强跨区域比较研究,刘老师亦对此次访学期间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的支持表达感谢,并欢迎青年学者赴云南从事相关历史研究,共同推动该领域学术进展。最后,会议举行了赠书与合影环节,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