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沙龙 > 正文
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第136次学术沙龙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5-15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2025418日晚,西南大学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在302会议室成功举办第136次学术沙龙活动。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马振波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1943年平等新约后中国政府关于外商监管的探索”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陈志刚老师主持,近30名师生参与活动。

  在本次汇报会中,马振波老师首先点明了选题缘由:在教学与研究的过程中关注到1943年平等新约签订后中国政府与外国政府如何交涉的问题,随即引发对新环境下如何设立外商监管问题的思考。随后,马振波老师以外商在华职业团体作为国民政府施行外商监管的切入点,考察了外商在华职业团体的问题以及中外政府各自的应对策略。同时,马振波老师通过挖掘国民政府财政部档案、美国政府档案、国史馆档案等相关政府文件,探究了针对外商在华职业团体问题,中英美三方政府的政治权衡与博弈。最后,马振波老师整合研究过程,得出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1943年平等新约签订,面对旧商约体系已成过往、新商约体系尚未建立的局面,如何恰当实施对外商的监管?英商申请加入重庆银行公会打开了中国政府处理外商监管的进程,在双方多次交涉、商讨下,国民政府做出英商两行不得拥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出席代表仅限于华籍的临时决定。马振波老师指出,这即是一种战时环境下,囿于中英同盟关系的慎重处置,也可以被认为是对外商以往强势印象的应激反应。

 

  交流环节,主持人总结了马振波老师的讲座内容,并针对“外商监管是否等同于外商在华监管”提出了自身见解。在场师生也围绕目录排布与主题关系”“地方史问题如何关注国际视野以及职业团体与行业团体的区别等问题,与主讲人马振波老师展开深入探讨。交流过程中,观点的交流与分享让现场学术氛围十分浓厚。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学术沙龙活动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