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日晚,西南大学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在302会议室成功举办第135次学术沙龙活动。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姜书宁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城市折实工资制度研究(1949-1952)”的主题汇报会。本次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郭黎鹏老师主持,近30名师生参与活动。

在本次汇报会中,报告人姜书宁从四个方面对文章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分别是“选题缘由”“研究现状与研究思路”“文章结构与内容”以及“文章总结”。其研究围绕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城市折实工资制度展开,内容涵盖这一制度的建立、调整过程及其成效。在研究中,报告人结合国家治理视角,着重探讨了该制度在国家治理转型中的区域特色、背后的政治经济学逻辑,以及它所具备的历史意义。同时,还分析了在恶性通胀背景下,重庆如何通过折实工资制度稳定经济、恢复生产,充分展现了研究的区域特色。最后,姜书宁总结指出,折实工资制度做到了将中央的统一性与地方的灵活性相结合,依托企业民主改革和土地改革,不仅强化了民众对政权的认同,也为国家治理转型提供了实践范本,对当代的收入分配和物价调控有着重要的历史启示。

评议环节,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张世杰、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研究生王绍杰、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吴修虎,分别针对姜书宁的汇报展开评议。大家主要围绕“具体名词概念的定义”“史料辨析与运用”以及“如何突出展现区域特色”等问题,与姜书宁展开深入探讨。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王刚老师、郭黎鹏老师也针对当代史研究中的史料类型与档案搜集等内容发表自身见解。交流过程中,观点的交流与分享让现场学术氛围十分浓厚,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学术沙龙活动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