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沙龙 > 正文
著名清史专家马忠文研究员做客中心第六十五次学术沙龙
发布时间:2018-05-2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 朱明钰   浏览次数:

5月24日晚,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邀请到著名清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马忠文研究员做客中心第六十五次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光绪帝与戊戌政变”。中心刘志英教授主持了沙龙,赵国壮副教授、王刚老师、陈志刚老师等百余名师生参与了本次活动。

戊戌政变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遗留着许多谜团的一桩悬案。诸如政变是否起于袁世凯告密、光绪帝密诏有几种版本等等问题,学界素有争议。本次讲座,马老师结合戊戌维新之内容,从光绪帝的视角来梳理政变的起因,反思改革者在政变过程中的责任。

马忠文研究员首先指出: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发动的每一次侵略战争结束后,都会相应地造成中国朝野内部大的政局变化。甲午战争后,胶州湾事件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一时之间,国内群情激奋,此为戊戌变法之时代背景。与光绪皇帝欲立志改革形成对比的,是他在朝野之中面临与军机大臣关系紧张、恭王病逝、翁同龢开缺的政治窘境。与此同时,光绪帝的若干举措,如:裁撤冗衙、罢黜礼部六堂官、破格任命“军机四卿”等,无不引起朝野震动,使新政受到了官员的排斥,为戊戌政变埋下了隐患。

与传统说法将戊戌变法的失败归结于顽固派绞杀或袁世凯的告密不同,马老师认为是光绪帝激进的改革措施引起了社会的恐慌和震撼,令慈禧太后最终宣布“训政”终结了戊戌变法。这是统治阶级内部早有谋划的解决政治危机的手段,而非由袁世凯“告密”引起。

马老师认为,原本的“训政”可以和平收场,是光绪帝发与杨锐的一封密诏被康有为篡改后用于策动政变,最终失败后引发了慈禧太后对维新势力的绞杀。

马老师特别强调,在历史研究中,既要注重以史料为证据,也不能忽视了生活逻辑。如在以往围绕戊戌政变的研究中,研究者多将光绪帝与慈禧太后之间的权利斗争看得过于绝对化,忽视了慈禧与光绪帝之间的母子关系,这种绝对化的认识不利于研究的深化。

在提问环节,马老师针对同学们“关于康有为的评价问题”“外人”在戊戌变法与戊戌政变中所扮演的角色”“硕士论文的写作”等问题作了一一解答。

本次讲座学术性与趣味性并重,与会师生受益良多,会场多次掌声雷动,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落下了帷幕。

(供稿:朱明钰;审核:杨宇翔、王刚;)

西南大学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

西南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18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