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要览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中心第103次学术沙龙活动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3-04-1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   浏览次数:

中心第103次学术沙龙活动成功举行

2023年4月13日晚,中心邀请到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聂洪萍老师做了题为“地图与历史——牛津大学藏《明代东西洋航海图》中的故事”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守广老师主持,来自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西南历史地理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多位青年教师、硕博士生聆听了讲座。

整个报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聂洪萍老师从《明代东西洋航海图》的修复过程、特点及艺术性给我们做了解读,并为我们说明这幅地图并不像传统的中国地图将中国放在中心位置,而是较为合理地反映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其次,聂洪萍老师将《明代东西洋航海图》与郑和下西洋航线进行了对比,为我们说明地图的背后也是有秘密的,其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划线。划线是说明在画图之前是进行勾勒,作者是想要画航海图,并不是地图,说明当时明朝的航海观念很强。再次,聂洪萍老师围绕地图的年代界定、中西间合作的源流及与牛津大学的渊源做了分析和说明,讲述了全球经济和贸易诞生时东方与西方相遇的故事。最后,聂洪萍老师进行了总结:认为这张地图反应了社会、文化和经济方面国际化的明代中国,证明当时的海洋贸易是非常发达的,明代的交流也是非常多的。这有助于纠正对明代中国的误解。

在互动环节中,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张亮老师围绕“地图绘制年代的限定、地图知识的来源和性质以及知识社会史”,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围绕“地图的可通约性、可靠性”相关问题,分别与聂老师进行了交流。此外,中心谭刚老师、杨宇翔老师、李军老师、左春梅老师分别发表了自己的听后感悟和见解。讲座最后张守广老师进行总结,整个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