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欢迎您!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研究通讯
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2018年1——10月通讯
发布时间:2018-10-2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   浏览次数:

2018年1月-10月,西南大学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在各协同单位及中心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开拓进取,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再创新高

研究中心在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上再创佳绩,共获得立项课题5项,立项经费达115万元。详情见下表

研究中心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一览表

序号

         课题名称

负责人

项目类别

学科

批准号

  1 

英国藏怡和、太古集团糖业档案资料整理与研究

赵国壮

重点项目

中国历史

18AZS018

  2

近代日本对长江上游地区调查活动研究

王  

一般项目

中国历史

18BZS106

  3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谱系演进与中日关系研究

杨宇翔

青年项目

世界历史

18CSS026

  4

美国在华武力护侨究(1911—1941

陈志刚

后期资助

中国历史

18FZS058

  5

广西灾荒应对与中共乡村政权的巩固研究(1949-1952

鲁克亮

后期资助

中国历史

18FZS059

 

二、高质量论著持续推动大后方研究进一步深入

谭刚的《重庆城市广场政治空间的形成与抗战精神动员——以都邮街“精神堡垒”广场为中心(19371945)》(《抗日战争研究》,2018年第1期)一文该文以战时重庆的都邮街“精神堡垒”广场为中心,从空间维度探讨战时重庆广场政治空间的形成。周勇、惠科的《本土和全球化视野中的立德乐与<扬子江峡谷及重庆游记>》(《城市史研究》第38辑)一文,以英商立德乐在重庆的活动以中心依次考察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对中国西部内陆的觊觎和晚清重庆城市的社会面貌以及立德乐与近代重庆社会、近代中国的互动关系。鲁克亮、潘洵:《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中共关于国共合作组织形式的诉求渐变》(《西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年第3期),认为中国为抗战救国,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真诚地希望加强与国民党的长期密切合作。刘志英教授早年的博士论文《近代上海华商证券市场研究》于2018年由上海远东出版社精装再版。陈志刚的《抗战前期日本对在华美侨的暴行与美国的应对之道》(民国研究》2018年春季号),认为抗战前期日本对在华美侨的暴行也是影响美国对日采取强硬政策的重要因素。

 

三、联合举办了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2018年年会暨“改革开放四十年抗日战争研究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为回顾和展望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总结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过去一年的工作,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与西南大学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于2018年6月9-14日联合举办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2018年年会暨“改革开放四十年抗日战争研究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部分学会领导、常务理事,部分国家社科基金抗战专项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及特邀专家40余人参加会议。

 

四、举办新视野、新方法、新材料:“抗日战争与中国经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为推进抗战经济史与社会史研究的深入,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中心于2018年7月6-8日共同举办了“抗日战争与中国经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经济史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针对相关议题进行的一系列交流研究活动,拓展了研究的视野和思路,是推动战时经济史与社会史进一步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

 

五、举办“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讨会”暨新书出版座谈会。2018年9月21日,“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讨会”暨《初心——重读革命精神》《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发展报告2017》出版座谈会在西南大学举行。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处长刘学礼、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徐光煦、学校校长张卫国、人民出版社教育出版中心总编辑刘智宏等出席会议。来自8个高校研究基地以及参与新书编写的有关高校专家学者及《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代表共8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学校原党委书记、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黄蓉生教授主持。大后方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潘洵教授做了题为“红岩精神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旨发言。

 

六、潘洵教授应邀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理论研讨会。 

2018630日上午,由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理论研讨会暨新一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读本》出版座谈会在临沂大学举行。中心副主任潘洵教授应邀参加会议并作大会交流发言。

 

七、研究中心组织学术考察团赴日交流

以刘志英为首的中心学术考察团一行7人于2018年7月18日至7月27日先后在日本东京、京都等地参加学术交流和搜集历史文献资料。7月19日,参加位于东京新宿区的早稻田大学举办的“战争与中国经济变迁学术”研讨会。刘志英教授和赵国壮副教授先后向大会作了题为《30年来抗战大后方金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日中战争与战时后方区域市镇经济发展》的报告。两位学者的报告十分精彩,引发与会学着的强烈关注与互动。20日至26日,学术考察团分别前往国立公文书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京都大学图书馆、神户大学图书馆、大阪大学图书馆交流并查资料,并在7月25日参观了位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纪念馆。中心人员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咨询了有关中国近现代史尤其中日战争研究方面的状况,同时对一些重要的点资源,进行了下载保存,而部分纸质版的文献资料,则进行了复制。

 

八、研究中心周勇教授、张瑾教授应邀参加“对日战争与亚太社会经济政治变动”国际学术讨论会。2018年8月25-26日,“对日战争与亚太社会经济政治变动”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顺利召开,研究中心周勇教授、张瑾教授应邀,并做主题发言。

 

九、研究中心学术沙龙活动持续进行。2018年3月17日,中心第60次学术沙龙活动特别邀请到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张生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主题为“历史书写中的7个W——以南京大屠杀史书写为例”。3月22日,赵国壮副教授为中心带来第61次沙龙,主题为“困境与出路:中国糖业史研究的新开拓”。4月10日,历史文化学院知名明史专家陈宝良教授做客中心第62次学术沙龙,主题为“从士大夫到知识人——明清以来的知识转型与知识人社会”。4月19日,重庆图书馆唐伯友副研究馆员做客中心第63次学术沙龙活动,主题为“浅谈抗战文献的收藏、整理与利用”。5月5日,中心邀请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李蓉研究员做客中心学术沙龙活动,主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共党史研究的时代使命”。5月24日,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邀请到著名清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马忠文研究员做客中心第65次学术沙龙活动,马老师结合戊戌维新之内容,从光绪帝的视角来梳理政变的起因,反思改革者在政变过程中的责任,从而得出了对戊戌维新的许多新认识。5月27日,中心邀请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陈雁做客中心第66次学术沙龙活动,她就女性在民族危亡与奋起反抗的宏大历史之下是否有着与男性不同的战争体验,怎样突破以往抗战时期妇女研究中主要强调“女英雄”“女受害者”的传统视角等问题分享了她的最新研究成果。6月12日,著名历史学家桑兵教授就“读书与治学”一题给中心近60名老师和同学分享了自己在求学、做学术过程中的体会和心得。

 

十、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研究中心今年共有13位硕博研究生毕业,其中为周勇教授指导的惠科和刘志英教授指导的张秀梅顺利取得历史学博士学位,两位博士的论文题目分别为《巴县衙门与近代重庆城市社会研究(1876-1911)》和《抗战大后方国家银行行员选拔与管理研究》。

2018年度研究中心研究生毕业去向统计表

姓  名

性  别

指导老师

就业单位

张秀梅

刘志英

重庆工商大学

惠  科

周  勇

四川外国语学院

向  倩

潘  洵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白  哲

陈一容

重庆市渝北区数据谷实验中学

柯  鹏

张守广

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校

马文瑞

谭  刚

吕梁市离石区英杰中学

田德金

谭  刚

湖南省教育厅

周玉顺

周  勇

复习考博

赵丰年

潘  洵

安徽同益彩钢薄板科技有限公司

钟小童

陈一容

惠州市惠阳区教育局

刘  丹

谭  刚

深圳市高级中学

梁若愚

刘志英

河北师范大学攻读博士

田青青

刘志英

贵阳市观山湖区普瑞国际学校

 

十一、研究中心在硕博士研究生招生方面再创佳绩

2018年秋季,研究中心共招收来自西南大学、上海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学校的中国近代史方向的硕博研究生16人。

2018年9月研究中心研究生新生生源统计表

姓  名

性别

招生类别

导师

本(硕)学校

付  涛

博士研究生

潘  洵

湘潭大学

柳为易

博士研究生

潘  洵

上海大学

高荣芳

博士研究生

刘志英

广西师范大学

吴文杰

博士研究生

周  勇

西南大学

王  瑞

硕士研究生

周  勇

山东师范大学

李丽立

硕士研究生

潘  洵

新乡医学院

林  坤

硕士研究生

潘  洵

西南大学

刘力维

硕士研究生

潘  洵

山东师范大学

汪  雪

硕士研究生

张守广

重庆师范大学

刁云辉

硕士研究生

张守广

西南大学

张  铅

硕士研究生

张守广

忻州师范学院

龙  萱

硕士研究生

刘志英

西南大学

罗  舒

硕士研究生

刘志英

中南民族大学

吴宪赋

硕士研究生

谭  刚

井冈山大学

代梦茜

硕士研究生

谭  刚

河南师范大学

陈  娇

硕士研究生

陈一容

遵义师范学院

施雷响

硕士研究生

赵国壮

湖南科技大学

 

十二、编纂《北碚抗战史》课题启动暨座谈会在北碚区政协C420会议室举行。经过广泛的争取意见,北碚区政协与研究中心共同达成编纂《北碚抗战史》协议,北碚区政协在办公经费中拨出80万元,研究中心集中研究力量用四年时间(2018年3月-2021年10月)共同编辑出版《北碚抗战历史资料选编》(10册)及《北碚抗战史》(40万字)。

 

十三、潘洵教授领衔申报的“习近平新时代红色文化思想暨红色文化资政育人研究创新团队”项目获得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立项,资助经费为10万元。

 

十四、2018年7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重庆市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第六届重庆市发展研究优秀成果的通报》(渝府发【2018】23号)文件,表彰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94项、重庆市发展研究优秀成果149项。研究中心潘洵教授撰写的《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轰炸研究》,获得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张守广、谭刚、刘志英三位教授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潘洵教授的提案,建议设立“侵华日军重庆大轰炸遇难同胞纪念园”获得第六届重庆市发展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十五、2018年8月,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名单公布,中心共有四项获准立项。分别是潘洵教授的抗战工程项目重大委托项目《北碚抗战史料整理与研究》,郭亮博士的一般项目《侵华日军对大后方高等学校的无差别轰炸研究》,徐建博士的一般项目《抗战时期重庆工业的融资模式研究》和姚春海博士的一般项目《侵华日军无差别轰炸战略研究》。


十六、中心与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第一届“我与抗战史研究”联合工作坊。为加强学术交流,积极推进学术观点创新,研究中心与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一届“我与抗战史研究”联合工作坊于10月13-14日在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联合工作坊,主旨为结合自己与抗战史研究相关的成果,介绍自己的研究领域与学术心得。中心一行11人由潘洵教授带队,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朱庆葆和历史学院院长张生以及南京师范大学张连红教授、齐春风教授共计30余人参加会议。


西南大学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

西南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18年11月1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