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船王——卢作孚与抗日战争”
卢作孚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实业家,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后世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深入了解卢作孚及其对抗日战争的影响,中心联合西南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西南大学教务处文化素质教育办公室邀请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张守广教授,于2015年6月25日晚在校雨僧讲堂为广大师生作了一场以“卢作孚与抗日战争”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沙龙活动。
张教授由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刻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引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来之不易。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全民抗战,在抗战的过程中也涌现出大批的英雄人物,以运输业闻名的卢作孚则是一例。卢作孚虽是小学毕业的学历、小贩出身的家庭,却依旧有着很高的文化造诣与正确的价值观,他改造北碚,经营企业,甚至成为部级官员,干实事,讲效率,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资源为抗战做贡献。
其次,张教授讲述了卢作孚在内迁抢运及宜昌大撤退功绩。民生公司的创办和发展:民生轮船吨位小、马力大,能很好地适应川江险流,这对其今后的发展非常有利,1930年,民生公司合并川江其他轮船,1935年,民生公司“蛇吞象”,兼并美商轮船(那个公司),实力不断壮大;内迁抢运:民生公司主要抢运兵工器材、政府机关人员及档案文件、有限的教育机构和知识分子;宜昌大撤退:被称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卢作孚指挥民生公司船队,冒着日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从而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增强了持久抗战的力量。同时,卢作孚还注重安抚伤兵情绪,体现了其人文关怀精神。
再次,张讲授叙述了卢作孚在抗战时期北碚的科学与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作用。起初的老北碚仅有两百户人家,1000人左右,正常年景收入可维持三个月,土匪频繁出没,号称“匪窟”,这样的北碚正是在卢作孚的建设下,成为科学、教育、文化发达的名镇。抗战时期更是发展迅速,拥有国内一流学者3000余人。
第四,张教授分析了卢作孚与共产党的关系源远流长。卢作孚早期与恽代英等中共党员关系密切,并由其介绍加入少年中国学会。抗战时期,为中共新华日报的内迁积极提供帮助,后与卢绪章合作创办民安保险公司,并协助其发展。
最后,张教授借用卢作孚个人名言告诫我们:头脑要有世界那么大,问题至少要有国家那么大,在可能的范围内进行现代化的社会组织建设。
此次学术讲座取得圆满成功。人事处秦松副处长、素质办欧国凡老师、中心赵国壮副教授以及全校师生6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西南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中国抗战大后方协同创新中心
2015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