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欢迎您!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会议
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师生参加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第二届高端论坛
发布时间:2017-09-2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 周狄   浏览次数:

9月15至17日,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第二届高端论坛暨大后方政治、经济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我校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十余名师生在中心主任周勇教授带领下应邀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

本次会议共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甘肃等23个省区市的60多家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百余名学者参会。在开幕式上,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周勇教授作了主旨发言。周勇教授在发言中深刻阐释了开展抗战大后方研究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我们应该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加强规划和力量整合,加强史料搜集和整理,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让历史说话。”周勇教授还特别提出要加强西南、西北大后方的学术联系与交流,共同推进抗日战争研究的纵深发展,获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同。

会议期间,与会学者围绕“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抗战大后方的政治与经济”“抗战大后方的社会变迁”等主题展开了深刻讨论。我中心师生向大会提交了十余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涵盖大后方政治、经济、文教、军事和社会等方方面面,与各方学者进行了有深度的学术对话,并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这充分展示了我中心在抗战大后方领域的研究实力,有力地推动了抗战大后方研究的进步发展。

大后方以西南的战时首都重庆为中心,辐合西北大后方中心兰州,作为抗战最艰难时期的最坚固堡垒,肩负了民族的希望、承担了历史的重任,为最后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铭记历史,不忘国难!时值“9·18”国难纪念日前夕,在兰州召开的这场关于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的会议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意义。

中心主任周勇教授、黄晓东研究员、唐润明研究员、张武军教授、洪富忠教授,讲师陈志刚、王刚,博士生蒋娜、程亚运、张秀梅、刘婧雨,硕士生周狄等一行人参加会议。

 

附:西南大学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学者提交会议论文目录。

参会人员

提交论文

周勇、刘婧雨

《美国主流社会眼中的中国大后方抗战电影纪录片<苦干>——尝试从影像史学角度的考察》

周狄、潘洵

《中国大陆关于“重庆大轰炸”记忆的建构、遗忘与重构》

高佳、潘洵

《烽火万里行:抗战时期苏联“中国艺术展览会”之经纬》

张武军

《延安文人婚恋和创作心态研究——大文学视野下的萧军日记考察》

杨宇翔、程亚运

《“中日友好”与战争责任的提出》

洪富忠

《政治动员·政治参与·政党形塑:战时国共两党形象嬗变——以国民参政会为中心的考察》

唐润明

《试论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原因》

陈志刚

《日军对在华美侨的暴行与美国的因应之道(1937-1939)》

张秀梅、陈志刚

《金融统制的有限性:战时后方金融网敷设中的国家银行》

将娜

《抗战大后方的中苏文化交流——以<中苏文化>杂志为例》

郭川

《独山之役与抗战大后方公教人员心态》

王伟、王刚

《抗战时期全国性体育组织的内迁与重建——以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中心》

周玉顺

《南京乎?北平乎?——抗战胜利后的定都之争》

田青青

《抗战中后期华侨对大后方银行业的投资》

 

 

(供稿:周狄,张海滨;审核:杨宇翔)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西南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研究中心

西南大学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       

2017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