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要览 > 最新信息 > 正文
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第一期研究生学行沙龙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1-06-0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2021年6月6日上午9时,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首期研究生学行沙龙活动在302会议室开幕。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洵教授,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陈志刚副教授以及2018级博士研究生高蓉芳、2019级博士研究生李冰冰,2018级硕士研究生林坤担任此次学术沙龙活动的点评人。在这场沙龙中,师生主要围绕2020级博士研究生肖远琴,2020级硕士研究生张中阳、吴晓燕的学术论文进行点评与讨论。

活动伊始,由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潘洵致辞并宣布活动开始。潘洵教授指出举办学术沙龙是研究生培养中的一种通行方式,是构建研究生学习学术共同体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增强学术意识,提升学术能力,并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与交流,故意义十分重大。通过分享与讨论,研究生们可以了解更多的学术领域,极大的拓展学术视野,培养学术思维,锻炼语言能力、书写能力、组织与交往能力。潘洵教授同时概括表达了其对于此后研究生学行沙龙发展方向的期望:首先是做到“三化”,即制度化、规范化、多样化;力求“三新”,即主题新、形式新、观点新;增强“三性”,即互动性、开放性、创新性,将研究生沙龙活动作为一个学术品牌进行完善改进,寻求更大的发展。

紧接着三位报告人依次就其论文进行分享,在场师生进行点评与讨论。首先肖远琴分享了《舆论宣传、司法实践与政治形象的重塑——民国时期多元互动下的娼妓问题研究》的选题背景、意义,研究方法、主要内容等。现场评委指出该论文文字功力良好,能同时借鉴多种研究方法与理论。但也存在研究范围过于宽泛,视点不够聚焦,章节间联系不够紧密,参考资料单一且不够具有权威性,研究综述的格式不规范等问题。张中阳汇报了《图图伊拉号事件研究》的选题缘由、创新点、史料运用、研究思路等。现场评委认为该论文选题价值较大,史料新颖且丰富。但是也存在较多问题,比如论文格式不太规范,研究视角需要转变,语言生硬需要进一步提炼。吴晓燕就《“十四年抗日战争说”研究综述》的选题价值、资料选取、研究内容等做了汇报。现场评委认为该论文选题新颖,行文逻辑清晰,语言组织能力较好。但是关于“八年抗战说”的研究综述明显不足,参考资料较为单薄需要补充材料,文章立意需要提高学术性,强调“八年抗战说”与“十四年抗战说”的争论。

最后由陈志刚副教授进行总点评。陈志刚老师针对每一篇文章的长处与不足做出了详要的点评,使三位报告人以及在场的同学们获益匪浅。他表示,“交流出奇迹,对话出成果”,举办类似的学术活动对于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后,同学们围绕以上三篇论文的主题展开了自由讨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活动最后,陈志刚副教授向三位报告人与点评人赠书,到会师生共同合影留念,第一期研究生学行沙龙圆满结束。

研究生学行沙龙由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学习,旨在增进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升研究生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以及学术能力。第一期研究生学行沙龙的举行,为中心研究生提供了表达的渠道,搭建了交往的平台。应中心发展的诉求与潘洵老师的期望,学行沙龙将在今后继续举办,扩大交流范围,丰富活动形式,力图打造成为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长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