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要览 > 通知公告 > 正文
“中日历史问题研究新趋向”暨南京大学与西南大学第三届联合工作坊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0-12-0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2020年12月5日,由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南京大学中日历史问题研究中心主办,西南大学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中日历史问题研究新趋向’暨南京大学与西南大学第三届联合工作坊”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于计划临时调整,改由线上召开。来自南京大学、西南大学的20余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姜良芹教授主持。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朱庆葆教授、历史学院院长张生教授、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邹芙都教授、副院长赵国壮教授分别致辞。姜良芹教授对各位与会学者表示了热烈欢迎,并表示该学术工作坊对于增进两个平台之间的学术交流以及加深两院校之间的友谊具有重要意义。朱庆葆教授和张生教授希望借此机会,两个研究中心能够针对中日历史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与交流,进而对中日两国关系史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次工作坊会议参会论文共计14篇,根据各位学者提交的论文选题,分为上午、下午两个专场进行报告、评论。每场均设置报告人与评议人,进行充分讨论的同时加深彼此了解。

上午场由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玉教授进行主持。西南大学赵埜均博士通过对第一次直奉战争后旧国会恢复运动进行考辨,进而对当时的政治氛围及人心趋向作出了详细的分析。南京大学梁晨教授以国际比较的视野量化分析了民国女学生的受教形式、规模占比、社会来源和专业偏好等群体状况,从而探析了民国时期女子教育以及近现代中国社会的转变情况,该论文从性别史的角度切入,灵活运用了量化分析等跨学科方法。西南大学马振波博士从中国银行业的角度,着重考察在新银行团筹建以及建立之后,中国银行业内部所表现出的复杂面向及其立论主张。南京大学张生教授结合国内国际史料,站在全球史的高度上,结合中国抗战史,在范式转换之间,转换视角,围绕“李顿调查团”相关档案展开论述,以解读中共抗战史的发生。该论文视野宏观,对于研究中共抗战的历史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西南大学蒋娜博士通过对以南京轰炸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进行文本分析,并结合史料印证,还原了关于南京轰炸的部分真实记忆。西南大学谭刚教授从滇缅铁路交涉事件中的缅段铁路和中缅界务为切入点,着重考察了国民政府与英、缅之间的交涉情况,通过多方史料进一步讨论了民国外交,体现国民政府外交的灵活性并诠释了中英关系的复杂性。南京大学孙杨副教授从探讨社会民众心理的角度出发,着重探讨了中国人日本观的生成和演变,以及在其演变过程中产生影响的一系列因素,描绘出战后中国人日本观的大致轮廓。

下午场由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谭刚教授主持。南京大学李有福博士以国民党中层官员陈克文为代表,运用了计量史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其战时饭局与牌局次数及频率的变化,进而对战时国民政府官员的生活水平和政治操作的传统或现代进行了考察。西南大学左春梅博士以日本视角出发,分析了日本战略优势下对华谈判停战的深层次原因,揭示热河——关内作战的内部关联性及对此后华北地区的影响。南京大学吕晶副教授从医学伦理视域来对日军侵华细菌战进行检视,从医学伦理角度出发,以揭示侵华日军的残暴性、反人类性的本质,同时进一步提高世人对于现代战争罪行之与人类文明破坏意义的认识。南京大学翟意安博士从宣传战的角度出发,考察了中国与日本两国军队士兵士气的变化,以及其变化背后的影响因素。南京大学何鑫博士以航空史为研究领域,主要探讨了关于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的发展状况,题材、视角新颖,而且也进一步补全了战时大后方教育史的拼图,呈现了战时教育的另一面像。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林坤以1938年初北碚工业区筹建这一个案为出发点,探讨了在筹建过程中,各单位之间的协商、周旋情况。南京大学陈海懿博士着眼于李顿调查团入“满”受阻事件,重点梳理李顿调查团及其背后的国联、顾维钧及其背后的国民政府、日本驻外使领馆及其背后的外务省、伪满及其背后的关东军之间的具体交涉过程,展示由伪满“合法性”引出的李顿调查团与大国博弈真实面相。

在闭幕式环节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张生教授主持,主要是针对中日历史问题研究新趋向开展漫谈会。

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潘洵教授表示,南京大学与西南大学的联合工作坊意义重大,希望能够一直推进并坚持下去。此次交流活动,首先,从形式上来看,通过网上学术研讨的方式,达到了学术交流的目标,拓宽了学者们的学术视野,有助于进一步活跃学术思维,这对于学者们深化并完善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次,从会议内容来看,此次提交的论文有很多具有创新性的选题以及具有深化性的论文,既有像张生院长方法论上,宏观层面的大方法论的思考,也有微观层面的深化研究。最后,此次主题“中日历史问题研究的新趋势”,要更加关注现实关怀,历史研究要从未来国家战略的角度去思考,立足于现实透彻且独到的观察,来研究历史,更能体现历史研究的进步性。虽然此次会议是通过网络会议进行的,但是交流依旧充分、有益,希望未来会议主题可以更加聚焦、更小规模,适当地延长会议时间,便于交流、讨论,进一步深化各自的学术研究,让各位在场的老师尤其是新老师都能够有所收获。

最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张生教授进行了会议的最终总结。首先,张教授对于各位与会老师提出的宝贵建议表示了感激,通过此次的联合工作坊会议,加深了两个研究中心的友谊与联系;其次,张教授强调了举办工作坊的意义,其初衷是加强双方之间的交流,就此次的结果看来,基本目标已经实现,同时也希望联合工作坊的形式能够一直坚持举办下去;最后,张教授谈到了对于此次主题“中日历史问题研究新趋向”的感想,近年来,史学研究步入了春天,史学研究包括理论方法、资料开拓等各方面都有所突破和进展,历史学是一个古老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越学越新的学科,历史学较容易与其他学科出现交叉、结合的现象,这对于未来研究历史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趋向。希望各位新老师能够再接再厉,共同为推进“中日历史问题研究”的进展贡献力量!